▲光復橋上的風景好美,心情也跟著天氣一樣放晴。(是說心情本來也不差啦!)
這週腳踏車騎的很勤,週間兩次夜騎後趁著週末艷陽高照的好天氣,無懼出發時GARMIN顯示35度之高溫再次出發,太有心了!沿著河濱從福和橋出去,第一站想去位於信義區的四四南村。
▲原來騎腳踏車來也沒有很遠,不到一小時約12~13公里就到了。
▲假日的"好,丘"生意真好,10點多即高朋滿座,一位難求。(不過我也不是來用餐的,沒差。)
▲四四南村。
四四南村位於台北市三張犁,位置約為現今信義路五段、基隆路二段、松平路、莊敬路一帶,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眷村之一,村內居民全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,因位於四四兵工廠之南,故名四四南村,當地居民多以「南村」稱呼之。
依據「四四南村國家古蹟促進聯盟」的調查,該村興建於民國37年,應為國民政府在台灣所建立的第一座眷村。現四四南村已拆除,部分房舍另改建為「信義公民會館」。
南村房舍與一般早期的眷村相同,主要以木材、竹籬、石灰及瓦片所建築而成,為一連棟式的平房,採「魚骨狀」的架構排列,共分甲字號、乙字號、丙字號三大建築群,甲字號位於莊敬路以西,乙字號位於莊敬路以東,丙字號則緊鄰乙字號東邊,並與信義國小相鄰。早期村內無自來水設施、亦無廁所,僅能藉由村內的公共廁所解決方便問題,且各戶空間均不到10坪、巷道狹窄,生活條件極為不佳,直至民國88年因火災而拆除時,多半仍維持50年前的模樣。
由於四四南村的居民主體均為廠工,不具軍職、軍階,與國防部的眷改規定有資格適用上的衝突,且南村住戶眾多龐雜,對於拆遷改建的補償遲遲無法達成協議,加上眾多文化界人士反對全數拆除、要求保留部分具代表性的建築,以作為眷村文化的留影。綜合以上諸多的因素,所以四四南村的拆遷案始終懸而未決,直到民國90年才正式拍板定案。
(以上出自維基百科)
▲老屋古樸之風情,吸引都市人慕名前來。
▲愛車當然也要到此一遊紀錄。
▲眷村文物館,假日不開放。
▲四四南村與一旁的101大樓形成強烈對比。
▲巷弄之間。
▲一個個包裝精美的貝果,看起來相當美味。
▲多種口味選擇,但不是每種口味都有庫存。
▲忙碌的廚房,生意太好。
▲除了餐點,也有販售很多商品。
▲人聲鼎沸,餐廳部分更是滿座。
▲門口擺放文藝活動的角落。
▲西瓜熊!?
▲新光三越的展覽,蠻有趣的,可惜騎腳踏車沒法上樓參觀。
▲回程路上騎到台大校園內,宿舍前滿滿的腳踏車海很壯觀!
▲繼續往寶藏巖前進,入內參觀要將車子停在外頭,留待下次再來。
▲雖然沒得參觀,不過這裡可以直接連結回河濱單車道,相當便民。
▲覺得運動量不夠,繼續往新店前進,不知不覺就到了碧潭。
▲回程經過陽光橋,兩年前經過還沒建好,是座僅供行人/單車通過的大橋,造型很美。
▲橋上風光。
▲橋上回望新店方向。
回程剛好是12點左右,河濱單車道只有小貓兩三隻,不過我體力也差不多用盡,這趟行程共45 km,回到家又餓又累,結束半日單車之旅。